陈媛媛,女,中共党员,副教授,1983年2月出生,2006年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,同年8月留校。现任金融学院专职辅导员,金融学院学术硕士党支部书记,负责学院党建工作。
服务育人,管理和服务相结合,提高靶向服务,增强供给能力。一位教师曾这样说过:“真爱在心,享受孩子。把自己的理想、青春、快乐、幸福融入到为孩子服务中去,感受到的必是质朴的泥土的芬芳”。在辅导员工作中,我注重有风格,有创新,有品位,力求用独特有效的方式,对学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。以身示范,潜移默化。我深信,“身教胜于言教”,因此,平日里于学生相处,我时时处处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,以身示范,达到显著的教育效果。自己做好守时、守信,也为学生做好了榜样。作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和生活中的朋友,我除了关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,还为学生精心打造自主成长的平台。以服务为宗旨,就业为导向,以终为始的教育学生去发现自己的兴趣,找到与自己兴趣点、能力和价值观相匹配的职业发展方向,并做好大学及人生的规划,一点一滴的去实践它,一步一步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。
心理育人,育心和育人相结合,加强人文关怀,重视心理健康。走进孩子的心灵,珍爱孩子,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。“勤奋努力、奉献爱心”是我做辅导员的信条,十几年来,为了架起师生间相互依赖的桥梁,培养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基础,我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与同学们沟通、聊天,给他们推送好的文章,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,让他们在感受的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,去爱每一个人,因为之后真正得到爱的孩子才会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,才能够更健康的发展。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,只有走近学生才能走进他们。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段独特的故事,都有一个坚持学金融的理由。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挖掘每一个学生内心的故事,鼓励他们成长,发现埋在学生们心灵最深处的问题,并给予他们我力所能及的帮助。不仅是在读学生,已经毕业的孩子们,有了任何的问题,我也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,17年暑假,我11届的学生突然发了一条朋友圈,水滴筹为患癌症的父亲求助治病,我看到之后立即给她电话询问情况,给予安慰,帮她联系北京的医院,给她转了千余元并在同事和朋友中为她筹款,事后,学生感动的说,“谢谢你媛媛姐,有你真好!”
科研育人,教学和研究相结合,引导价值取向,培养良好学风。在这十五年的辅导员生涯里,我也更好认识自己、完善自己,做好自我蜕变。2012年,取得硕士学位,2013年评为讲师,2019年晋升副教授。我坚持在做中学,在做中提高,更重要的是在做中思考。自进校以来参加国家级、省级各类培训10余次;主持省级课题1项,校级课题7项;参与省级课题4项,校级课题10余项;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与学生工作相关的论文10余篇;编撰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》教材一本;获得省级奖励3项;获校级优秀辅导员称号4次,年度考评优秀3次,获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称号2次,获“优秀教育工作者”1次;获“优秀党务工作者”称号4次;指导学生竞赛获教学效果20余项;教学成果奖2项;获优秀军训辅导员2次,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3次;所带班级曾30余次获得“先进班集体”和“先进团支部”称号,06级金工1班曾获省级“文明班级”称号。
爱、希望和信念是人生最重要的三种东西,而世界上唯一三者不缺的地方就是学校。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,我觉得自己无疑是非常幸运的,十五年来,从徘徊到坚定,从忐忑到熟稔,我收获的,不仅仅是成长与成熟,更是满满的幸福。通过做好学生春天的花、秋天的果、夏天的冰块、冬天的火,让学生心怀正能量、拥有获得感、有成更谦逊、受挫志不短;通过做到口中有理、心中有爱、胸中有则、手中有宝、脚下有路,切实围绕学生、关照学生、服务学生。我始终相信,我与我的学生们,不是一时的相逢,而是一世的相伴,不是四年的欢喜,而是一生的长情。未来注定会有平川和高山,有缓流和险滩,有从容和艰难,但执着我选择的,热爱我执着的,奋斗我热爱的,足以让我永不懈怠,一往无前。那些与每一个青春笑脸相知相伴的日子,都将是我一生最温暖,最感动,最幸福的回忆!